当前位置: 首页 足球 中超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变与思(下)

来源:懂球帝 发布时间:2025-03-14 19:40:04

前言

2024年11月,体坛新声代足球产业研究团队负责人苏楚皓带队赴江西定南,现场参与并报道第十届中国传承明星足球联赛。赛事期间,团队专访了杨晨、宿茂臻、彭伟国等参与此次赛事的中国足球名宿。本文由苏楚皓撰写,首发于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新体育》杂志2025年第2期。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此部分是第二部分。特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青训  抛弃与坚守

职业化中期的国内足球行业,在将球员交给市场的同时,也将青少年球员的成长教育环节和成年球员退役之后的二次就业保障环节一并交给了市场。

本届传承联赛超级组的金靴得主杨旭(4球),也是新生代国家队中锋的楷模。2023年他退役之后扎根上海致力青训,他以自身见闻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青少年的训练方式既没有坚持纯粹的传统,反而加了一些我们觉得是‘科学’的训练,导致了我们孩子又没练出来,我们传统的东西也都损失掉了。”

杨旭所述之“传统”,最直观即球员的个人技术水平。本次参加传承足球明星联赛,让杨旭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球员在体工队时代磨练出的技术水平之扎实。

“像这次的老甲A比赛,你别看老一辈球员们都顶着发福的身体,他们的技术太稳、太细腻了,都是脚底有花活儿,能自信拿得住球的。包括我在日本观察日本基层的青训,他们的核心关注点就是球员的个人能力”,杨旭说。在他的认知里,扎实的个人能力是一切战术的基础保证。

老一辈球员中个人技术出众的代表性人物彭伟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的分析里,中国球员的水平并没有通过这30年的职业联赛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技术能力上,“(国足的现状)还是我们青训没抓好,虽然我们职业联赛的水平提高了,但是我觉得小孩这一部分参差不齐,尤其是青训教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那个时候的基层教练都是省队或市队下来的比较专业的教练,现在很多的市场培训机构,教练无论是示范能力还是专注度都不如以前体制下的教练。”

在职业化的大刀阔斧之下,举国体制时代基于体工队模式建立的培训体系被猛然打破,但新的培训体系又始终未能建立,仰赖于滞后性和盲目性的市场来搭建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体系,导致了长达数年的青训真空期和尴尬期。

“我们国字号梯队在球员培养方面缺乏像其他欧洲国家和日韩的系统性”,宿茂臻补充道。

育人还是育队?基层足球培训应该以孩子的长远上限为目的,还是以队伍短期的成绩为目的?创造力的背后代表着孩子犯错的勇气和自立的习惯,而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城市化的剧变浪潮下,基层培训机构和教练员缺乏市场和学生家长的包容。

“夺不了冠,你可能饭碗都保不住了,没有任何的生源了。这没办法,就只能用一些损害孩子更长远的上限的方式来培养,就是更简单、更极端。大家其实都懂,所有人都懂,但是他们要生存,我特别能理解。”自己独资置办青训机构的杨旭无奈地苦笑,这也是他坚持自己独资管理的原因,为了给予他俱乐部的日本教练最大的耐心和支持。

在参与足球竞技没有高额回报的年代,老一辈球员仍然积极挑战自身潜能,为何今日的中国足球却失去了这一支撑?

“我们那个时候的足球比较纯粹一点,像我们这批球员都是从体工队出身的,从小就在体校生活,成长路径跟现在的职业球员是不一样的,我的感受是当时的球员对足球比较纯粹,比较热爱这个运动”,彭伟国坦言道。

如若有相当的足球运动员,长期以维持当前生活方式为目的而从事竞技体育,那么足球运动本身所需要的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必将在体制变革的阵痛期内遭到阶段性的消解。

足球少年的梦想象征着与世界的距离,当理清职业化的双刃剑以后,中国足球需要为未来的孩子与家庭找到将职业足球当作梦想的理由。

传承  热爱和耐心

天津传承明星队的高中锋埃贝尔·路易斯连续两届参加传承联赛,他回忆昔日在中超效力的经历,结合巴西足球的经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以前的足球相对来说更自由开放一些,热衷盘带或对抗的球员可以自由追求自身的风格,但是当今的足球可能更严谨科学。中国不缺乏各种天赋的球员,只是我们需要给这些球员灌输信心,如果孩子喜欢盘带,应该被允许像内马尔一样过人。”

长友佑都与本田圭佑,尽管身材矮瘦小,却以球商和技术彻底征服一向排外的意大利球迷。这两位在米兰双雄分别戴上队长袖标的东亚之星,却分别在12岁和15岁时遭到了日本青训系统的淘汰,又因为日本足球类似“败者复活”的双轨制上升途径而重新在职业足球里脱颖而出。

可喜的是,中国U17及以后的新一批国字号梯队,这些在新时代职业青训体系中成长的苗子,已经展现出了金元足球带来的国际化、职业化红利下沉到青训环节的初步效果,曾任U17国家队主教练的杨晨直截了当地说到:“比如打个比方,就是广州的小孩灵敏度其实比北方的小孩要快。所以每个城市、地区的孩子的特点还是不太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去挖掘他。有的球员在某一年龄段非常优秀,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受制于发育或契机,短期内没有入选,但我们要关注他,我们必须两步走。”

无可绕开的是,顶层设计的天才精英,更需要金字塔基的选拔基数。曾为无数山东球迷留下双冠王追忆的技术型前腰日夫科维奇,退役后常往返于山东和塞尔维亚,俨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在他眼里,中国的孩子不得不承受不属于他们年龄的压力,“足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但中国的大部分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日夫科维奇叹了口气。

杨旭总结道:“我们很多国内的家长都是比较急,其实从生长规律来看,12岁出成绩非常不合理。过早的专业训练和发育只会导致未来的成长路线缩窄。12岁以前是钻研个人技术,培养足球观念的,这样的孩子的未来发展路线就很宽,这也是我们和日本最大的一个区别。”

“中国的很多孩子踢球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在认识足球的过程里缺乏体验,过早的增加训练强度只会提前消磨他们对足球的热情”,杨旭进一步指出,在体工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后,如今的中国足球青训在精英化之前更需要引导少年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足球,只有长久内源性动力的加持,少年球员才会在缤纷的童年中无怨无悔地选择枯燥与自立,如《足球小将》主角般自发地雕琢个人技术。

“这30年来,我们有传统豪门,有新兴的金元时代,也有出现不好事情的时代,我觉得都是一个过程,日本足球也会出现这样的过程,如今过程经历以后,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判断。我们需要职业联赛,像大连英博今年又冲超了,就是因为有绝对的球迷,没有市场的足球是缺乏关注的,球迷是无形的力量,这就是市场。”杨旭说。

如果说,少年的梦想丈量着一国足球的高度,那么职业联赛则是梦想的容器。如果只是单纯的制度性变革而没有观念的变革,群体的动力将不会持久。“我们与世界的差距首先就在理念,我们没有自己的足球哲学,我们做足球的使命、愿景是什么?中国本就地大物博,因此我们更需要共同的愿景,足球的文化。”宿茂臻铁汉柔情地说道。

定南赛事现场,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球迷刘先生穿着广州队的队服,他略显笨拙的举着相机,从随身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陈黄色的厚信封,轻轻倒出了里面的球票,是数十张老甲A的球票,球票上“1994年7月17日下午17时,第叁场入场券”的老字平静地记录着我们的历史,正是有了好的联赛,我们的热爱才能得到传承。

匆匆五天,江西古城雨过天晴。传承足球明星联赛闭幕式结束,84岁的老球迷凌老在儿子和孙子的簇拥下走进球员通道,蹒跚离场。道完保重的老帅金志扬看着眼前三代人大手牵小手的画面,或许数不清的记忆与思绪在此刻缓慢定格,“我希望我们的职业联赛能越来越好,但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要吸取教训。未来,还是需要我们的青少年来扭转,中国足球就还有希望”,与麾下北京队球员告别后,金志扬独自走去了僻静的看台下。

更多体育人物专访、足球产业研究,欢迎关注“体坛新声代”微信公众号

目前体坛新声代正在招新,欢迎所有热爱体育的您加入体坛新声代大家庭,完成更多体育人物专访和足球产业研究!(申请加入或咨询请联系微信号:VOS128)

热门视频

更多 >>

相关资讯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