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11月,体坛新声代足球产业研究团队负责人苏楚皓带队赴江西定南,现场参与并报道第十届中国传承明星足球联赛。赛事期间,团队专访了杨晨、宿茂臻、彭伟国等参与此次赛事的中国足球名宿。本文由苏楚皓撰写,首发于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新体育》杂志2025年第2期。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此部分是第一部分。特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时光荏苒,自1994年红山口会议扬起中国足球改革大旗,30个春秋悄然而过,映照着中国大地上的足球之变、老一代球员眼角的褶皱,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思考。在中国传承足球明星联赛上,他们回忆往昔,感慨今日。
三十年 变与不变
金黄色的树林倒影划过车窗,秋风里夹着脐橙的香甜,江西南部群山围绕的定南小城因足球有了节日般的热闹。在市区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2024年中国传承足球明星联赛的横幅在夕阳下衬得鲜红。一个用初心、情怀和江湖豪情构建的名为“传承”的故事,在这里开启了第十年的讲述。
近年来颇有互联网意识的徐亮在赛场上仍然不吝体能,在凉意渐起的傍晚也浑身是汗。他说:“我从车站往球场一路走来马路两边随处可见足球元素,特别好。能跟久违的老大哥们再次并肩作战,这种感受十分亲切。”本届传承联赛的参赛球员年龄跨度为36—64岁,其中有十代足球运动员、100多位历届国字号球员,很多人是中国男足从1985年至2017年先后九次冲击世界杯的亲历者。
“活力定南,稀土王国,赛事胜地,足球新城”,这是定南县城的宣传标语,街道上也有各类足球涂鸦。训练中心共有16块足球场,包括12块十一人制场地和4块七人制场地,10栋公寓楼可容纳1500人,是华东、华南地区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
伴随着夜幕升起的是定南人民的热情。祥和欢笑充满了看台,一万多人新奇地打量着场上粤沪足球风格的碰撞。赛后,广州传承队队长彭伟国与上海传承队队长范志毅碰拳寒暄,看台上同时喊着二人的名字,两位队长向球迷作揖致谢。
中国传承足球明星联赛原为老甲A传承联赛,由中国足球的几位名宿于2012年在广州发起。彭伟国说:“记得我和高峰、姜峰、魏群、范志毅等几人在广州市足协的办公室里商量此事。此前,在中国足协的竞赛序列里,大型退役球员比赛是空白。第一届是在2012年举办,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球迷、记者,给记者安排的酒店都不够住,体育场全场爆满。
时光荏苒,自1994年红山口会议扬起中国足球改革大旗,30个春秋悄然而过,映照着中国大地上的足球之变、老一代球员眼角的褶皱,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思考。彰伟国感慨道:“变化太大了,现在的足球基础设施是我们那个年代难以想象的。如果当年的运动医疗设施有这么先进,我应该还能多踢几年。”他认为如今中国各地的足球流派趋于融合,广东传统的足球特点已经渐渐磨平。遥想当年,彭伟国灵巧突破后传中给宿茂臻,山东“高塔”以旱地拔葱式头球攻破美国队球门,这样的场景已很少在成年国家队的比赛里看到。
宿茂臻回忆道:“职业联赛之初,每支球队的特点都非常鲜明。山东队就是长传冲吊和防守反击,北京队是小快灵,广东队脚法非常细腻,辽宁队、大连队都是大刀阔斧,湖北、四川偏于技术流,还有上海的抢、逼、围。”在他眼里,足球是和地域文化高度融合的运动,“现在国家队里特点鲜明的球员少了些,但拼搏精神没变”。
赛事现场,披着北京深绿围巾和天津蓝白围巾的球迷们坐在一起,只要是京津两队的比赛,这群球迷都会一同坐上看台助威。他们当中,有的以家庭为单位,从天津自驾来看球,也有几位年长的胡同球迷相互照应着,坐绿皮火车从北京西“摇”到定南南站。“我家三代都是天津球迷,第一次进球场是父亲抱着襁褓里的我”“儿子高考结束后,我给他的礼物就是到工体看球,他现在当警察了,时常到工体维持治安,我有一次在工体看球时,正好远远见着我儿子”……踊跃的分享间,是中国足球雷打不动的坚守和追随。
谈到为什么对传承联赛如此热衷,这些老球迷不约而同地感叹,太怀念老甲A了。尽管当年的球迷数量不如今天多,但是球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文化,球迷发自内心地认同队伍与本地的联结。看着现场的球迷,杨晨欣慰地说:“职业联赛的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和成都。火爆的球市意味着可观的票房收入,对俱乐部来说是很大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担心足球的发展,但球迷仍然在支持联赛,这是很难得的。在今天的环境里,我们这些从业者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去维护这个市场。”
职业化 收获与动荡
改革开放后,中国足球开始与世界接轨,发出了将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的号召。
1994年,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太阳神集团与白云山集团完成签约,接手广州白云山足球俱乐部。当时在签约现场的彭伟国年仅24岁,对即将到来的第一届职业足球联赛充满未知。他说:“当时叫万宝路甲A联赛,广州的公交车张贴着我和魏群的大海报,让我感觉十分新奇。那个时候,与球迷的互动、俱乐部足球文化的建设,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在他看来,组织架构的革新与管理理念的变化,是职业化带来的最重要收获。
宿茂臻直言:“1986年刚去体工队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38块钱,第二年涨到48块钱。职业联赛开始以后,我们的待遇翻番,当时达到了2000元以上。”职业化后,鲁能集团入主山东队,外教桑特拉齐和一众优秀外籍球员来华,带领山东鲁能夺得联赛和足协杯的双冠王。那一年,宿茂臻攻进11球,堪称球队的基石。退役之后,他远赴英国,在曼彻斯特进修商业管理学硕士和欧足联B级教练员证书,力图反哺中国足球。
职业化的红利让足球运动员在中国渐渐成为值得选择的职业,随之掀起留洋潮,杨晨就是受益者。他说:“职业化之后,中国球员的职业意识提高。我是在五大联赛踢球的第一人,也享受到了这种福利。24岁还有出国试训的机会,在职业化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范志毅、孙继海、郑智等一批优秀球员走出国门,写下了中国球员在国际上的探索故事,支撑着他们在退役多年的今天仍能以不同的身份发光发热。
职业联赛沸腾,国家队在世界赛场上终于迎来了突破。米卢蒂诺维奇执起中国队教鞭,带领中国队打进2002年韩日世界杯,圆了中国足球的梦想。这一突破离不开职业化的助力,但职业化带来的动荡与危机,以无法预料的迅猛随之而至。传承足球明星联赛的闭幕式上,84岁的老球迷凌先生眼中闪烁着泪光,说:“中国队现在的表现差了一些,但我还是有信心。我这一世是看不到了,但希望下一代和再下一代,能够把世界杯争取到中国来。”80岁的老教练金志扬连续10年带领北京队征战传承足球明星联赛,铿锵的吐露里带着悲怆:“中国足球一定要抓青少年!”
选择一条道路,能否一以贯之地走到底,识别并总结职业化的明与暗,成为当下中国足球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未完待续)
更多体育人物专访、足球产业研究,欢迎关注“体坛新声代”微信公众号
目前体坛新声代正在招新,欢迎所有热爱体育的您加入体坛新声代大家庭,完成更多体育人物专访和足球产业研究!(申请加入或咨询请联系微信号:VOS128)